交通是各行各业相连的纽带,对城市运作有着重要影响。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所进行的“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布局及试点工程建设”项目,已取得显著成效,对深圳交通的优质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逐一深入了解这些成果。
改革后问题凸显
自2009年深圳实施大部制改革以来,交通部门搭建了四十余个业务系统。然而,这些系统虽然数量众多,却各自为政,业务流程和信息流通被严重分割。交通管理要求全方位、立体化,但现有的系统无法达到这一要求,给深圳的交通管理带来了不少挑战,迫切需要加以解决。
进入发展新阶段
深圳交通建设经历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格局的优化,现已步入一个高质量、一体化的新阶段。目前,智能交通一体化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,不断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升级。这一新阶段对于深圳交通发展至关重要,不仅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,更是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走向。
关键技术获突破
在技术方面,项目成功解决了以个人出行活动为链条的交通模型技术难题,模型准确度相较之前提高了超过20%。同时,项目首次提出了“人、车、路、环境”综合的交通知识图谱构建策略,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90%以上,其强大功能足以应对2.9亿人口城市群交通实体的图谱查询和高级关联分析。
规划建设助基建
项目对城市发展的轨迹进行密切监测,助力关键节点和交通要道的布局实现有效配合。机荷高速公路、西丽枢纽等众多重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,都受益于这一项目。同时,项目还构建了一个全面、精确的“评估-诊断-治疗”治理体系,包含200多项评估指标,针对8大类30多种拥堵原因,提供50多种治理措施,从而实现交通问题的精准短期治理。
监测指标控业务
为了有效管理业务,项目设立了六大板块,包含130多项交通综合监测指标。这些指标能够实时动态地支持大规模路网的运行,同时还能监控关键运输车辆的分布和重要枢纽的客流。它们在交通业务管理中发挥了显著的辅助作用,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效率。
协同融合促发展
在协同合作领域,该方案以项目为核心,促进日常业务中多用户和跨主体的一体化运作,是数字化时代交通系统改革的一个典范。同时,它能实时评估全市约55个重要交通枢纽及热点区域的状况,以及至少10种特殊事件对交通的影响,有效支持应急协同工作。该方案还提出了“五同步”策略,旨在促进新旧基础设施的融合,并以城市发展为指引,推动多个领域的治理协同。
项目成果引示范
深圳市正推进一个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的实施。该平台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智能交通项目,投资额高达数十亿。它已被列入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行动计划,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交通大数据平台。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项目的价值和广泛影响。
你对深圳智能交通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?不妨在评论区留言,阐述你的见解。同时,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!